科研处
 首页 | 部门概况 | 科研项目 | 科研管理 | 科研成果 | 校史文化 | 学院科协 | 职教理论 | 学院首页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工作动态>>正文
大荔师范学校大事记
2010-09-28 10:38     (点击: )

说明:“大事记”属于大荔师范校志“的一部分,此稿编写完成后,因学校经费问题,至今没有印刷、出版。大事记主要是由马义祥先生完成的.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同州知府瑞清按省政府指令,将府治东之考院改建为同州实业中学堂,以拔贡郭文选为监督。同州实业中学堂附设师范部,学制五年,培养小学师资。是为大荔师范前身。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学堂师生声援“蒲城学潮”。
    宣统三年(1911)
  辛亥革命爆发,同州实业中学堂停办。
    民国三年(1914)
    省政府下令将同州实业中学堂改建为陕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首任校长王震良。举办五年制师范科。执行国民政府教育部所颁布的《师范学校规程》。
    民国八年(1919)
    废止读经。改国文为国语,修身为公民。
    民国十一年(1922)
    王授金接任校长。执行陕西省第一次教育行政会议决定,对学生着给津贴,其费用列入各县经费预算。
    民国十二年(1923)
    执行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壬戌学制》,学制改为六年,前三年为前期师范(或称初中师范),后三年为后期师范(或称高中师范)。改体操课为体育课。
    二师校歌诞生。
    民国十三年(1924)
    韩兆鹗出任二师校长。
    校内秘密传阅进步刊物和革命小说。因不满学校当局的统治,教务主任田恒山发动学生闹学潮,被韩兆鹗解职,有5名学生被开除,学生上街游行,以示抗议。
    自本年起,教学科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
    民国十六年(1927)
    忽子申接任校长。
    贯彻国民省政府制定的《党化教育大纲》。后三年执行南京政府教育部公布的《高中、师范科暂行课程标准》。
    民国十七年(1928)
    春,中共特委书记张质平来校秘密成立地下党小组。
    5月,全国教育会议决定取消“党化教育”课目名称,改称“三民主义教育”。学校推行“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后半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秘密成立。
    民国十八年(1929)
    4月,中共陕西省立第二师范特别支部成立,书记为许永平。直属中共陕西省委领导
民国十九年(1930)
  秋,许永平去上海,姜炳泰接任特支书记。
    民国二十年(1931
   李伯恂接任二师校长。
   春,爆发要求成立学生自治会、驱逐反动教务主任曹从叔的学潮。斗争取得了胜利。曹从叔被驱逐,二师学生自治会成立。
    9月18日,日寇侵略东北。次日晚,消息传到校园后,群情激奋,学生立即举行集会,于20日宣布停课,下乡宣传抗日(持续三周),并组成“学生反日会”。
    冬,罗瑞先任二师校长。
    民国二十一年(1932)
    1月,二师学生召开大会,反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会后上街游行宣传,痛打土豪劣绅,捣毁了国民党大荔县党务办事处,推倒了县政府为前任县长陈少岩立的“德政碑”。
    4月,学校进步教师龚直贤、杨育组、许永平等与国民党四十二师地下党员晓舟合作,创办综合刊物《穷园》,宣传革命思想。4月下旬,爆发了声援西安学生的“驱戴”爱国斗争。
    夏,姜炳泰毕业离校。秋,丁本淳接任中共二师特别支部书记。
    刘仲哲出任二师校长
    民国二十二年(1933)
    马凤岗任二师校长。
    学生自发组织“五一”节纪念大会。国民党CC分子、校长马凤岗叫来军警冲散会场,并捕走两名学生。会后开除、勒令数十名学生离校,残酷镇压学生的正义行动。
    民国二十三年(1934)
    秋,学校开办简师部,招收四年制简易师范班,增开英文科,并招收女子简师若干班。
    民国二十四年(1935)
  学校更名为“陕西省立同州师范学校”。学校推行新生活运动,进步气氛甚浓。
    民国二十五年(1936)
  遵省教育厅指令,改学生津贴为助学金。
    民国二十六年(1937)
    九、十月间,学校爆发轰轰烈烈的“倒马风潮”。反克扣,闹罢课,驱逐反动校长马凤岗,时间长达两个月之久。在地下党组织领导下,这一斗争取得胜利,马凤岗被省教育厅撤职查办。李汉乔接任校长。
    民国二十七年(1938)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攻陷太原后,直逼黄河西岸,将侵略目标指向西安、兰州等地。为避战乱,学校于3月西迁泾阳,时刘止于任校长。
    8月,王君毅任校长。学校“民先队”成立,不少师生投笔从戎,加入民族解放的行列。
    从该年起,学校连续举办过十余届国民教育师资训练班。
    民国二十八年(1939)
    春,由于西安、泾阳等地的不少学生转入同师学习,学校地下党力量大增,中共地下党建立了三个支部,属泾阳地下工委领导。
    始招三年制中师班。
    民国二十九年(1940)
    暑期,学校迁回大荔,校本部暂住城东门外娘娘庙。忽子申二次出任学校校长。
    为了贯彻中共“隐蔽精干”的指示,加强党的领导,学校地下党组织改组,全校三十五、六个党员合设一个支部,书记为高瑞琪。
    民国三十年(1941)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实行白色恐布,大肆搜捕中共党员。4月3日,大荔县反动军警包围同师,抓走学生党员刘文玺、熊步升。5月间,敌人又进行第二次大搜捕,党支部的委员被迫离校,同师的地下党组织随之中断。

 1944年,卫泰若接任校长,学校由东门外搬回二师原址。1945年简师部由四年制改为三年制,房永焕接任校长。
     1949年
     3月,大荔解放。学校更名为“陕甘宁边区同州师范学校”,由陕甘宁边区政府大荔分区专员公署领导,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大荔分区专员公署文教科科长张华莘兼任校长,黄绪森为副校长并主持日常工作。
     9月,学校易名为“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实行“校务委员会”制。李垠任副校长,全面主持学校日常工作。执行陕甘宁边区政府教育厅制定的《师范简师课程科目及授课时数表》。“同师附小”易名为“大师附小”。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大荔师范学校总支委员会”成立,首任书记杨茂祥。
     10月1日,全体师生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3月,赵惠民代校长主持日常工作,5月,被任命为校长。
     3月29日,接上级指示,学生停课一周,下乡进行救灾活动。
     8月,学校实行统一招生考试,执行工农子女优先录取的规定。为大荔中学代招初中生两班(第二学年搬回大荔中学)。
     10月1日,为庆祝国庆节,学校举办了“文化科学展览会”,校外参观者达800余人。
     11月,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冬学活动,帮助群众学文化,历时60天。
     12月,学校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央人民政府有关抗美援朝文件,积极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火热斗争。陈志温、王鹏程、王存珠、候炎晓、兰印漳、刘仁等20多名学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学校与大荔中学合设一个党支部,校长兼管支部工作,此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56年11月。
    学校教育工会成立。
    1951年
    学校继续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教育活动。
    10月,学校按照省文教厅和教育工会通告,成立“学委会”,以加强教职员的政治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土改”、“肃反”、“三反五反”,加强思想改造。
    1952年
    3月27日,接省文教厅通知,春52级提前半年毕业。
    6月,校长赵惠民参加了西北军政委员会在西安召开的西北地区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会议。
    秋,举办“师范速成班”和“小学教师轮训班”,学制一年。
    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学校教学全面改革。其原则是:“全面改进,重点提高,以政治、语文、历史、教育学为主,取得经验,推广全局,坚决克服主观主义教学”。
    教师待遇改薪粮制为工资分制。执行《中等学校人民助学金暂行规定》,中师每生每月10元,初师每生每月9元。
    1953年
    2-4月,政治教师参加了省文教厅举办的中等学校政治教员训练班。
    3月19日,学校将原存《古今图书集成》4623册,交给省文教厅接管保存。
    7月,体育教师参加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陕西分会和省文教厅在西安举办的一九五三年陕西体育工作暑期学习会。
    11月,学校被省文教厅确定为陕西省两所重点师范装备学校之一。
    11月15日-12月30日,校长赵惠民随省中小学教育参观团赴东北、北京地区参观学习。
    后半年,试行劳卫制预备级锻炼。
    停止招春季生及师范速成班。
    1954年
    4月,蒲一中任校长。
    6月,省文教厅抽调毕业生10多人赴陕北农村小学任教。
    12月6日,学校被渭南专署文教科确定为“劳卫制预备级锻炼学校”。
    12月6日,学校在全省师范工作会议上交流了教学改革和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经验。
    1955年
    1月13日,学校被省文教厅确定为渭南专署重点师范学校。
    3月,校长蒲一中出席全省重点学校校长会议。
    11月5日,渭南专署文教科撤消,学校改由省人民委员会教育厅领导,大荔县人民委员会代管。
    是年,根据教育部、省招办的通知精神,学校从大荔中学、朝邑中学、韩城中学、尧山中学招收保送生30人。
     1956年
     实行工资改革,改工资分制为货币工资制,对教师工资进行了调整。
     4月,学校参加了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交流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建立了学生健康卡制度。
    8月10日,先进教育工作者马佩峨、王至善出席了省先进教育工作者代表会议。
     秋,大荔师范学校函授部成立。举办“中学语文教师速成班”。
   11月,“中共大荔师范学校支部委员会”成立,支部书记由校长蒲一中兼任。
    1957年
     2月,接上级通知,学校“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荔师范学校委员会”成立。设专职干部1人。
    组织教师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学校相继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和整风运动。
    9月,张存理兼任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
    1958年
    3月,大荔县委拨给学校土地15亩,以作为教学实验和生产用地。
    4月,学校贯彻“三勤办学”方针,接上级指示,毕业班学生承办附小、云棋、仁厚里三所小学。
    6月,学校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成立校办工厂10余个。在大炼钢铁运动中,学校组成了300余人的钢铁大军。
    上半年,开展“反右”斗争,部分教师被认为有“问题”。
    10月28日,史恒镜任校长。30日,学校由县城北大街东库道迁至县城东门外( 原炮校旧址)
     1959年
     贯彻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增设社会主义教育课,成立生产劳动委员会,毕业生分科参加速成班学习。
     9月30日,学校举行建国十周年庆祝大会。
     1960年
    5-6月,贯彻省民兵工作会议精神,组建了“大荔师范学校民兵团”( 后改为“民兵营”),进行了近两个月的民兵集训。该组织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末。
    暑假,举办教师学习会,开展“三反整风”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学习“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有关文件。
     8月,开始新建校园,地址设在大荔县冯翊路,面积60亩。
     学校贯彻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大荔师范学校关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保证学生教师身体健康和劳逸结合问题指示〉规定》。
     1961年
     3月,接省教育厅指示,学校下放大荔县,更名为“大荔县师范学校”。
     4月,“中共大荔县师范学校总支委员会”成立,高联祥任总支书记。成立“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研究小组”,加强对师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接上级指示,将大荔县各种高等学校函授站并入大师函授部。
     1962年
     5月7日,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中等学校调整精简的报告》精神,学校放假一年。
     7月,学校从县城东门外(炮校旧址)迁至县城西南门外(冯翊路)新校址。
     学校成立“返乡学生指导组”,负责指导返乡学生学习。
     1963年
     7月,放长假结束,学校重新开学。学校复名为“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隶属省文教厅和渭南专署文教局双级领导。
     学校开展向雷锋、焦裕禄学习的活动。
     1964年
      在毕业生中开展“面向农村、面向山区、面向小学”三个面向教育。
     张质平任校长
     1965年
      开展备战教育,重新调整民兵组织,加强民兵训练工作。
     9月,学校贯彻教育部半耕半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走“半耕半读”道路,对原有课程进行“砍、补、删、合”,课程由14门减少为9门,大力压缩课时,增加劳动时间。
     1966年
    6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人的大字报,“文化大革命”迅即展开,学校卷入其中。
    7月,执行教育部《中小学招生考试、放假、毕业等问题的通知》招生工作继续进行。但到后来,根据上级指示,毕业生延迟毕业,留校参加文化大革命。新生未入学。
   7月,“文革”工作队进驻学校,原有组织机构瘫痪。8月18日,大荔县委下文,停止支部书记、教导主任冯尚勇党内外职务,责成交代“问题”。8月20日,大荔县委下文,张俊发临时负责学校支部工作。
     10月,学生代表赴京接爱毛主席检阅,大部分学生外出串联。
     1967年
    春,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学生停课闹革命,组织战斗队,学生造反派夺了学校领导权,并把部分教师作为斗争对象批斗。
     66级学生暑期离校,67级毕业延长半年。
     1968年
     春,根据上级指示,学生“复课闹革命”。
     暑期,学校成立“三结合”革命委员会。
    年底,《人民日报》发表“候王建议”,在校学生离校。
     1969年
     根据国家“毕业生上山下乡”通知精神,安排学生全部回乡。
     工宣队进驻学校。举办教师学习班,继续搞斗、批、改,清理阶级队伍,部分教师受冲击。
   9月,大师附小被大荔县城关镇接管。
     1970年
     渭南师范、渭南农技校于大荔师范合并,合并后学校称为“渭南地区师范学校”。由三校原领导组成“核心小组”领导学校工作。三月学校成立“革命委员会”,寇振全任主任,主持学校工作。下设政工组、教育组和后勤组,各设组长1人。
     秋,开始举办中小学领导干部训练班和在职干部训练班。
     1971年
     7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调整部分工人和工作人员工资的通知》对教职工工资作了调整。
     9月,教学楼(现为办公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1972年
     上半年,举办初中教师训练班。
     秋,正式恢复招生,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审批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招生办法。共招收498名学生,学制两年。
     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渭南地区师范学校委员会”恢复成立。
     1973年
    1月,徐希诚任革委会主任。学校教学秩序开始好转。
     下半年,受《人民日报》发表的《一张发人深省的答卷》和《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的影响,掀起一股破师道尊严,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的浪潮。
    开始招收“社来社去”专业班,开设的专业有政语、数学、理化、农基、体育。
    1974年
    学校更名为“渭南地区大荔师范学校”。
    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学校组织师生检查揭露修正主义路线“回潮”、“复辟”表现,开展“评法批儒、批林批孔”,造成学校秩序一度混乱。
    是年,8名学生代表大荔县参加渭南地区田径运动会,有4 名学生成绩进入前4名。
     1975年
     9月15日,恢复成立“中共大荔师范学校总支委员会”。徐希诚为总支副书记,1979年11月为总支书记。
     受学“朝农”、学“共大”、学“大寨”、“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影响,教学秩序再度发生混乱。
     75级学生王井昌、杨晓侠、罗会芳代表陕西省参加了1975年全国田径分区赛。
   窑洞楼竣工。
    1976年
  1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学校师生举行悼念活动。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学生冒雨和社会各界群众参加了大荔县政府组织的追悼会。
  10月,学校师生员工举行集会、游行,庆祝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积极投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
  是年,学校增设英语、文艺两个专业班。
    1977年
  恢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招生制度。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小学民办教师、下乡知识青年和高中应届毕业生,学制两年。
  学校制定《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守则》九条,修订《学生请假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学生成绩考核暂行办法》,健全了教职工政治学习、教学研究制度。
  从10月份起调整教师工资。
    1978年
  7月,撤销“革委会”,实行党总支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徐希诚任校长,杨遇春为副校长。
    1979年
  3月,学校机构调整为两处一室,即教导处、总务处和办公室。
  先进教育工作者马义祥、李清华、闫爽飞出席了渭南地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会议。
  9月,男生宿舍楼、东南单职工楼竣工。本年学校共购进图书7000余册。
  11月,学校恢复了工会组织,赵乾福任主席。
  学校开始平反冤、假、错案。
    1980年
  向师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暑假期间,20多名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到校,充实加强了教师队伍。
  学校参照执行省教育厅《陕西省全日制普通中学班主任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1981年
  1月,学校复名为“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
  2月,教育部颁发《关于中等专业学校评定教师职称工作的通知》。学校被省教育局确定为“中等师范学校教师职称评定试点单位”。
  3月,响应全国总工会等单位《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倡议》,并遵照上级教育部门有关通知精神,学校开展了以“五讲”、“四美”、“学雷锋树新风,做精神文明先锋”为主题的文明礼貌活动。
  5月,任命王文健、任长乐为副校长。王文健主持学校日常工作。
  停办培养初中教师的专业班,招收两年制民师班学生200名,并从高考考生中录取新生。举办两年制高中师普师班,招收学生270名,英语班学生79名。
  西单教职工楼竣工投入使用。
  学校为图书馆购书1891册。
    1982年
  3月,学校开展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
  贯彻教育部《中等师范学校规程》和《中等师范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开始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学制三年。此年还招收高中师政史班学生42名,英语专业班学生82名,均附设在渭南教院学习。
  学校“校务委员会”恢复成立,成立了“政治思想工作委员会”。掀起学习张海迪、张华英雄模范事迹高潮。
  9月,东单教职工楼竣工投入使用。
  特级教师张载锡被评为陕西省劳模。
    1983年
  5月,渭南地区学校教育改革在大荔师范试点,学校制定了《教育改革方案》。
  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守则》(试行草案)。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党的十二大文件和《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件选编》。
  数学教师武仙娥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语文教师张天喜被评为省“优秀教师”。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师范学校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制定、实施、推广普通话三年规划。
  英语专业班停招。本年招收三年制幼儿教师培训班两个,学员93名。
  从本年起至1985年,给84857部队和大荔县人民武装部培训军地两用人才87名。
    1984年
  5月,机构改革,学校按县级设置。张载锡任校长,马义祥、杜绪生任副校长。
  学校行政机构调整为“三处一部”,即政治处、教务处、总务处、函授部。
  12月,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成立了“中共大荔师范学校委员会”和“中共大荔师范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书记张载锡(兼),副书记王文健;纪检委书记马义祥(兼)。
  秋,“大荔师范学校勤工俭学服务公司”成立。
  9月,女生宿舍楼竣工投入使用。
  从今年开始,毕业生参加省地毕业统考和普通话过关考试。
  招收在职幼儿教师培训班1个,学员33名,学习一年,发结业证书。
    1985年
  撤销政治处,分设党委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
  1月,召开首届教代会,讨论通过了《教代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的工会委员会。主席杜绪生(兼),副主席屈忠乾、步彬。
  9月10日,全校师生欢庆首届教师节。
  西教学楼竣工使用。
  招收在职幼儿教师培训班1个,学员57名,培训两年。
  实行以职务等级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教师实行教令津贴。
    1986年
  6月,学校“枣花语文学社”成立。
  9月,工会委员会换届,主席王文健,副主席郭金泉、罗春生。
  同年,省中师东片语文教学研讨会在本校召开。
  同年,省普通话验收团来校检查推普工作。
  后半年,学校在地区教育局党组直接领导下进行整党工作。
  东教学楼竣工使用。
    1987年
  5月,学校摄制的语文教学录相获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师语文录相展评”二等奖。
  秋,开办音乐加强班。共招收46名学生。
  9月,艺术楼竣工投入使用。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陕西省中等师范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陕西省中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暂行工作条例》及《陕西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1988年
  7月,学校代表队在首届中师运动会上取得了女子甲组第四名,男子甲组第六名,省教育厅颁发锦旗1面。
  秋,开办美术加强班,共招收学生40名。招收在职幼儿教师培训班1个,学员51名。
  10月,学校舞蹈节目《植树》获国家教委师范司组织的音乐、舞蹈节目录相演出纪念奖。
  艺术楼竣工。
  学校改革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试行《学生德育量化考核管法》。
  从本年开始,中师民教班改招中师函授毕业生。
    1989年
  1月,李诚杰任副校长。
  学校参照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组织学生开展第一个“行为规范月”活动。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
1990年
  1月,学校因工作成绩显著受到省教委的表彰和奖励。
  5月,杨正权接任党委书记。
  7月,首届音乐加强班赴渭南毕业汇报演出,获得成功。
  9月,李诚杰任校长。
  11月,第二次党员大会召开,选举新的委员会,杨正权任书记;选举新的纪律检察委员会,马义祥任书记。
  12月,第二届教代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新的工会委员会,季英奋任主席,副主席吴德顺。
  第一幢住宅楼竣工。
  全校师生积极给亚运会捐款。
    1991年
  1月,学校增设政治教育处(简称政教处)。教导处改称为教务处。
  1月5日,省人大代表文卫组来校视察。
  6月,学校被评为渭南地区教育系统第三个“行为规范月”活动先进单位。
  9月,学校食堂操作间竣工投入使用。
  12月,函授部被评为全国卫星电视教育先进集体。
1992年
  5月,函授部被省教委评为“卫电函中师教育先进单位”。
  5月,校团委获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年报》报社组织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全优奖”。
  8月,党委书记杨正权调任蒲城师范,校长李诚杰兼任大荔师范学校党委书记。赵建发任党委副书记。杨兰仓任校长助理。
  10月,校团委受到团省委第八次代表大会的表彰,荣获“先进团委”称号。
  11月,陕西省大荔师范少先队辅导员学校成立。
  12月,“大荔师范学校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隶属省陶研会)成立。
  秋,全面执行《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教学方案》(试行)
  秋,进行“城市社会主义教育”活动,学习十四大文件和邓小平南巡谈话。
  孙智斌荣获省优秀教师和省劳模称号。李诚杰荣获“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武仙娥荣获“省优秀教师”称号。
  从本年起中师招生加试体育。
    1993年
  3月,学校业余党校成立。
  8月,《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管理规程》“学生版”和“教职工版”分别编印成册。
  10月,实验楼、科技馆竣工。
  全校师生积极给灾区人民捐款捐物。
  学校顺应改革形势,创办经济实体,筹办纸箱厂,次年4月正式投产。
  张学义荣获“省优秀团干”称号。
  进行了全面的国有资产清查登记工作。
    1994年
  1月,杨兰仓任副校长,主管学校后勤工作。
  学校荣获省“清产核资先进集体”称号。
  “勤工俭学服务公司”成立。
  调整、充实了中层领导班子。
  是年,改建办公楼。图书楼、第二幢住宅楼主体竣工。学校新门楼竣工投入使用。
  是年,学校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积极迎接国家教委和西北五省联合检查。
    1995年
  贯彻省教委、省计委、陕西教委职教办“关于开展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与骨干职业中学联合办学试点工作的通知”,学校与澄城职业中学联合办学。
  6月,接受省政府、省教育厅“中师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初步检查验收。
  9月27日,学校团委隆重举行首届“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
  物理教师杨洪涛荣获曾宪梓奖励基金三等奖。
  体育教研组被评为1995年度全市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活动先进单位。
  两层礼堂、餐厅楼竣工。
  从本年下半年开始,开始实行五天工作制。
    1996年
  元月19日,学校设立保卫科,杨宏潮任保卫科长。
  12月2日,赵建发接任中共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四月,学校制定“园丁科技教育行动”实施方案,开展“园丁科技教育行动”活动。
   1997年
  1月,大荔师范小学教育研究室成立,李建周任主任。
  在第一届中师赛教活动中,物理教师杨洪涛被评为“陕西省中师教学能手”。
  全校师生开展“迎香港回归,扬我国威,爱我中华”系列教育活动。在团市委组织的“三株杯”迎港归比赛中,学校选手获一等奖,校团委荣获组织奖。在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教育系统迎香港回归演讲比赛中,学校选手获第一名、第二名。
  学校党政积极组织全校师生深入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抗洪救灾献爱心”活动,为“三江”灾区共捐款近万元,衣、被338件。
  3月,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各党支部进行换届选举工作。
  10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中师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联合检查工作”。
  11月,陕西省中师物理中心教研组首届教研工作会在学校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王沛清到会,并做了学术报告。
    1998年
  5月,在第二届中师赛教活动中,物理教师杨洪涛、语文教师王张琪被评为“陕西省中师教学能手”。
  9月9日,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
  11月4日,学校成立“执法领导小组”,组织全体师生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有关法律,依法治校。
  12月,语文教师、教务处副主任李寅虎荣获曾宪梓奖励基金三特奖
  学校先后被大荔县爱国卫生委员会和渭南市爱国卫生委员会命名为“1998年县级和市级卫生先进单位”。被渭南市财政局评为“1998年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决算先进单位”。被渭南市教委评为“渭南市教育系统1998年度文明校园”。
    1999年
  8月,学校领导班子换届,杜绪生任党委书记、校长;刘新淼任副校长;高永孝任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赵建发、副校长杨兰仓职务不变。
  11月24、25日,中共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第三次党员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委员会,书记杜绪生;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赵建发。
  12月27日—29日,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第三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会,主席高永孝,副主席吴德顺。大会通过了四个文件(方案):
  一、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教职工工作量暂行规定(草案)
  二、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教学能手评选办法(草案)
  三、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草案)
  四、陕西省大荔师范学校关于新建职工住宅楼的实施方案(草案)
  纪念“五四”八十周年,组织“红五月歌咏比赛”。
  开展迎接建国五十周年,迎接澳门回归,迎接新世纪的“三迎接”活动;全体学生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新中国五十年知识竞赛答题”;开展《辉煌五十年》读书活动;举办“纪念建国五十周年”,“迎接新世纪”大型文艺晚会;举办“祖国在我心中”,“庆国庆,爱祖国”诗歌演讲比赛。
  12月完成采暖工程,全校宿舍、教室、住宅楼、办公楼通暖。
  12月24日,学校成立“三讲”领导小组。
2000年
  学校被市教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被市教委、市政府评为2000年度“创佳评差”竞赛优胜单位。
  从本年下半年开始,音、美加强班改为音、美教育专业班,同时开设计算机教育专业班。成人大专开始招生,共招收学校教育、音乐大专班、美术大专班学员320名,2001年发展为七个专业,700多名学员。
  物理教师杨洪涛被评为特级教师。
  在第三届中师赛教活动中,语文教师王张琪、教育学教师艾民江被评为“陕西省中师教学能手”。成教处副主任武保元被渭南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评为1999年度市直机关优秀下派干部。
  6月20日,学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三讲”教育动员大会召开。开展了为时三个月的“三讲”教育活动。
2001年
  三月,成立“大专部”,函授部改为“成人教育部”(简称成教部)。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
  四月,陕西省第四届中师教师赛教活动在本校举行。语文教师李寅虎、教育学教师艾民江被评为“陕西省中师教学能手”。
杜绪生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6月,学校党委被渭南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9月,被渭南市评为全市“三五”普法依法治市先进集体。10月,被渭南市教委评为“文明校园”,被渭南市政府评为“文明示范窗口”。12月,学校工会被渭南市教育工会评为渭南市校务公开规范学校。
  学校团委被团市委评为“五四红旗团委”。
  开始招收五年制(二、三分段)小教大专班,共招收320名学生;增开英语教育专业班,招收学生40名。

 2002年
     4月15日,陕西省渭南少先队辅导员学校揭牌仪式在大荔师范礼堂隆重举行。团中央高洪副部长、团省委唐利如副书记、团市委赵烘东副书记、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建国出席大会并讲了话。
     5 月16日,大师电教综合楼奠基仪式与上午10时在建筑工地举行。副市长欧阳克刚、是教育局长段俊耀、大荔县县长刘天运等有关领导参加仪式并讲话。
     5月27日,语文教师张云峰被评为陕西省中师教学能手。
     7月23日,大师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7月,经上级部门批准,本年所招新生全部为五年制大专班,分普师、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五个专业。共招收537人,其中男生116人,女生421人。
     9月,学校被评为陕西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
     11月28日,学校接受省级“模范教工之家”检查验收。
     11月30日,学校接受省级“文明校园”、“文明单位”检查验收。
     12月15日,学校接受省级“文明校园”检查验收。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研处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3-2362129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中心